第七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一本散文集,基本选自吴晓波之前的专栏或者公众号的文章,只是在这里做一个聚合,编成一本书。

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发散,不过也都是跟财经和个人财富有关的,质量上还算可以。当然,这本书最好的部分其实是书名。

上篇

在选编本书的那几个春夜,我好像一位旧地重游的旅人,小心翼翼地回到那些熟悉的街巷,尽量压低帽檐,避免遇到熟人,蹑手蹑脚,随时准备逃离。

无事袖手谈性情,有难一死报君王。

作为知识分子,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罗斯福的这句话里有一种决然的挣脱,它告诫我,读书人应摆脱对任何外部组织的人身和物质依附,同时,其职业选择应该来自兴趣和责任,而与生存无关。在一个一切均可以用财富量化评估的商业社会里,思想自由不再是一个哲学名词,而是一种昂贵的生存姿态,它应基于财富的自由。

——拓展开来,造句为:“作为XXXX,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

在我们这个国家,最昂贵的物品是自由与理想。它们都是具体的,都是不可以被出卖的,而自由与理想,也不可以被互相出卖。

自由是世俗的,它不在空中,不在别处,它就在地上。作为一个读书人,你能否自由地支配时间,你能否自由地选择和放弃职业,你能否自由地在四月去京都看樱花,你能否自由地与富可敌国的人平等对视,你能否自由地抵制任何利益集团的诱惑,这一切并不仅仅是心态货勇敢的问题,而是一种现实能力。

“你的理想是什么?” 在我小时候,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布置写作文“我的理想”,保卫祖国的解放军战士、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或者是遨游宇宙的宇航员。现在想来,这都是大人希望我们成为的那种人,其实大人自己也成为不了。

今日中国的90后们,是这个国家近百年来,第一批和平年代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弟,你们第一次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它们甚至可以只与兴趣和美好有关,而无关乎物质与报酬,更甚至,它们还与前途、成就、名利没有太大的干系,只要它是正当的,只要你喜欢。

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地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

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读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后来,我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你认为它是美好的马?如果是,那就去做吧。从这里出发,我们去抵抗命运,享受生活。

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崇高的事业英勇地献身,一个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卑贱的活着。——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

好文章,好人生,亦当如是。

大抵造园、作画、裁衣、行文、做企业、为人,天下一理,若胸中格局足够,无论大小都不足惧,关键是打出能容天地,小处能觅细针,须控制事物发展的节奏。所谓经验两字,径是经过的事,验是得到印证的事,都与实际有关。

林肯说,人到40,就该替自己的长相负责了。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作准备,我今天讲这样的话,年轻的你未必会同意,但我经历过的事实正是,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好的龙井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吧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他们的投资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20多年来,时光让无数梦想破碎,让很多河流改道,让数不清的青春流离失所,却只有它还在星空下微弱得闪光。——指《李普曼传》

中国的成长高度,并不以所谓的“全球第一高楼”为标志,而是以我们的思想为标准。我们的书单决定了我们的过去,同时也指向一个辽阔的未来。

我们从旅行中获得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的目的地本身。——《旅行的艺术》阿兰德波顿

人生的路,有的时候越走越窄,有的时候越走越多,但是,每一次选择,便注定意味着无数的错过。

我们读书写作、创业经商,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不甘于现状,才可能摆脱现状,但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会不悔过往,享受当下。

人生苦短,你会干的事很多,但真正能脚踏实地地去完成的事情却很少,就正如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说过的那句话:“所有我们完成的美好事物,没有一件事可以迅速做成的——因为这些事情都太难、太复杂。”

在与众不同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他们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情。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同样,人也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90余年中,每一场青春,总是流离失所,充满了种种的挫败感。然而,90余年间,在这个地球上,唯一生生不息的,正是野草和青年人无尽的梦想。——指五四运动

你看,我们队这个世界还是这么好奇,我们还有舍弃一切的勇气。即便手中的黄金变成了砂砾,但若放手出来,空掌仍能握铁。

风流总归会星散,美好却始终难忘。人生那么短,好玩的事情那么少,偶尔遇到了一两件,就赶紧跟相知的朋友一起去做吧。

下篇

这真是一个矛盾重重的年代,人们常常困顿与眼前,而对未来充满希望。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认为,在中产阶级仍很落后的国家,都曾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盛行不择手段的通过赚钱牟取私利,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阶段。而成熟商业社会的标志则是,人们从对物质的追逐中脱离出来,开始去发掘生命中另外一些抽象的、形而上的价值。

中国的机会太多,以至于很难有中国的企业家专注于某个领域,并在该领域作出卓越的成绩。——大前研一

这个股市的基本表现,不但与上市公司的基本表现没有关系,甚至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表现也没有关系,它是一个被行政权力严重操控的资本市场,它的标配不是价值挖掘、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是“人民日报社论+壳资源+并购题材+国企利益”。

关于货币,房价和泡沫,见下图:

关于个人财富观和屌丝值 从家庭财务的角度说,屌丝的标配与他从事的职业其实没有关系,而在于两个指标:第一,屌丝只有职务性收入,甚少财产性收入;第二,屌丝的银行负债率为零。

中国的风险投资与互联网血肉相连,诞生于兹,且得意于兹。但中国的风险投资集团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带有太浓烈的投机和掠食者的属性,延至于今,资本对流量、变现、模式的痴迷已入魔境,而真正愿意投资于技术冒险的资本却又少乎又少,这一景象,在乌镇比比皆是。——关于当年的西湖论剑和如今的互联网大会

总书记贺词,总理致辞,排位列坐,井井有条,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互联网的江湖时代渺然已远。

2000年以来,中国商人创造了无数物质文明,某些家族及商帮在某一时代也积累过惊人的私人财富。可是,他们从来没有争取到独立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也不能在法理上确立自己的财产所有权不容统治权力侵犯。所谓“富不过三代”,并不仅仅因为中国的商人没有积累三代财富的智慧,更是因为财富的积累必托庇与拥有者与政权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则必然是脆弱和不对等的。在财富传承这一命题上,产业的拓展和资本积聚能力,远不如保持政商关系的能力重要。

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律,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美国经济史学家、也是诺贝尔奖得主的道格拉斯*诺斯曾言:西方超过中国、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并非是由于技术进步,真正的动力是产权保护,特别是赌企业产权、知识产权以及继承权的保护,由此创造了西方文明。

这真是一个具有极端讽刺性的事实: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注重现世享乐的民族,也是各种族中唯一可与犹太人在商业天赋上匹敌的民族,但是却在公共意识上缺乏对私人产权的保护意识,并进而对财富本身抱持了一种奇怪的“洁癖”。

如果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革,那么,一个官僚资本集团的倒塌往往意味着另外一个官僚资本集团的崛起。

也许我们真的太漠视劳动本身了,我们只关心通过劳动可以获得多少金钱,却不太关心劳动本身及其对象的意义。世界上之所以需要鞋匠,是因为有人需要鞋,而不是因为鞋匠需要钱。

这一辈人从贫贱和战火中赤脚走来,从来鄙弃文人,信仰勇武和权力,以直觉行商,以情义交人。早年搏命钻营,纵横政商,铁腕弄权,无所不用其极;晚年看淡贫富,重情爱乡,古道热肠,祈望以善名留世。

本书中提到过的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书籍:

1
2
《李普曼传》
《旅行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