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拆掉思维里的墙》

本书部分内容偏鸡汤,而且整本书逻辑并不清晰,大方向是OK的,只是感觉作者拆墙拆的并不成体系。

书中举的部分例子有幸存者偏差的误区,比如关于买房还是投资自己的例子,马化腾马云真的不适合拿来当例子好吗,这种人都在食物链顶端了,社会金字塔结构决定了即使更多的人不买房把钱全拿去投资自己,最终人类整体的成就仍然符合正态分布,这可是作者自己说的,自己打自己的脸我也是醉了。另外关于跳槽的问题本书其实观点较为模糊,书中并没有给很清晰的建议,只是建议年轻的时候可以多一些尝试,但是整个职业生涯又不能过多的转换方向。言下之意在于年轻的时候要尽快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中文书有一点最大的缺点就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个社会,这有时候很难让人信服,因为你的例子不具有普遍性。且在证明一个观点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反面例子,或者说只有实验组却没有对照组,这无异于耍流氓。

当然本书从整体上看还是有可取之处,对安全感的解析、对成功学的批判、对职业和事业的探索、如何面对不公平的观点以及向自己的生命发问的态度,这些都非常不错,这也是我在豆瓣上给四颗星的原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这本书里,作者讲了很多关于生命的价值、积极的心态与职业发展的故事。

第一章 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1.投资自己,而不是投资一套房子!——这话说的对,但是有分歧。关键看个人的人生观以及投资回报率

2.在课程(指培训班)中结识人脉的收获往往和课程一样重要,但是人脉需要持续的活动来维系。——跟具体岗位有关,销售等与人打交道的岗位确实是这样

3.2008年国内楼市调整期,王石说:“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以前租房为好”。

4.如果父母出钱资助买房,则有一个问题: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梦想不独立。

5.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中国香港人是32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的全是租房。——目测房价飞涨是一个国家迈向发达国家的必经过程?印度人赶紧买房啊

6.一般比较闹腾的、叫喊会自杀的人都是胆小鬼。真正要自杀的人都是憋着,好几天不见了,然后突然一跃而起的。另外这种拿自己生命来威胁你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你以后别指望他她,连不被拖累都难。——两人分手时,一人威胁说要自杀

7.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粒,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也没有安全感!

8.《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男主角对其妻子不是爱情,而是恐惧,害怕失去。

9.你想要在婚姻上得到的东西,你一定要有能力自己给自己,如果不能,这样的婚姻基本上是失败的。

10.你可以爱爸爸妈妈。爱他和她,爱小猫,爱小狗,但是这一切都从爱自己开始。因为所有的爱都是从你身上表达出来的。

11.不要问为什么他没有给你安全感,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安全感!——知乎上好多这样的问题orz

12.关于爱的三个误会:

①把依赖当成爱。——真正的爱,是给对方自由,也给自己自由

②把爱自己当成了爱别人。——“我都是为了你!全部都是为了你!你不能让我伤心!”233333

③把喜欢跟爱搞混。——其实喜欢是指向行为的,而爱则是指向一个人的本身。不是所有行为都值得喜欢,但是这个世界,确实所有人都可爱

13.能力=天赋*时间。——一万小时法则

14.远离那些让你容易获得安全感的事情!包括一对过于关心你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卡、一个不会犯错的任务和一个养老般的工作。

15.接近那些简单快乐的人,看看那些干净明亮的电影和书籍,做一些无缘无故的快乐事情。

16.站在阳光里,你会慢慢晒走黑暗。

17.写成功日记,把自己做成的事情,以及做成的原因,记录下来。——自我激励,积极心理学啊

18.启动安全模式的核心就是你的自信。

19.找到自己的恐惧底线,然后面对它。

20.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要什么,而是内心身处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拿到些什么,而是为这个世界付出些什么。——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21.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的地方,无条件地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远不会失败。

第二章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1.兴趣就是你以最高级别的形式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之中去。

2.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3.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

4.如果你的兴趣更加深层,比如自由、智慧,或者帮助更多身边的人,这个兴趣就只能永远的接近,而不可能完全满足。

5.寻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等,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第三章 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

1.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

2.如果你妻子怀孕,你会突然发现满街都是大肚婆;如果你买了一辆大众汽车,你也许会惊奇地发现满街都是大众汽车!

3.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处理我们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在我们脑子里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淫。

5.愿上帝赐我一个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赐我无限勇气,去改变那有可能改变的东西;并且赐我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差异。

6.对待水中漩涡的最好方式不是往外游,而是游向中心,潜入底部再游出来。

7.野外生存专家告诉我们,陷入流沙的探险者应该做的不是努力挣扎,而是安静不动,等到下陷的趋势停止,然后以尽可能慢的动作爬出来。

8.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未来一个大的方向。

9.GE从来不主张做10-20年很长时间的业务规划,一般最多只做3年的规划。——社会发展太快,计划赶不上变化,有大的方向即可,保持开放性,做规划时给未来预留可能性很重要

10.如果你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让自己发光的方法,这已经不是一个三顾茅庐的年代,今天诸葛亮需要博客、微博和影响力。

11.只有当你全力投入的时候,你才会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12.很多小时候被狗咬过的人,一辈子都会怕狗;而小时候被爸妈待着抚摸过动物的人,会对动物有天生的安全感。

13.东方的学问倾向于系统论、实用主义(比如说中医、易经),而西方人更加专注于本质论与实证主义(哲学、科学)。

14.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我们却能改变对于我们过去的看法。

15.你需要一个机会,让自己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你需要看到两个世界之间细小或者巨大的差异。有了差距体验的你,才会开始慢慢地对你想象的世界有所察觉,我们称为后知后觉。

第四章 成功学不能学

1.读理工科的学生都学过正态分布,这个曲线告诉大家:无论什么群体,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大多数总会停留在某一个值前后,离这个值越远,出现的概率越少。拿漂亮程度来说,这个世界长的吓人的人不多,长得很漂亮的人也很少,长相一般的人是大多数。如果用成功来说,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混得太惨也是,大部分人,还是过着不太成功也不太失败的日子。

2.大部分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双方都在坚持自己的形式,而不是结果。打着爱的旗号来伤人,而且还坚持不懈。佛教中间三毒之一“痴”,就是指这种执著于形式而不是结果的行为。

3.当你真正开始实践,才发现很多东西是无法模仿的,这就是生活的逻辑。

4.比尔盖茨为什么能够从哈佛退学?首先是因为他有一个衣食无忧,不需要自己支持的富裕家庭,父亲是著名律师,母亲是富裕银行家的女儿。

5.李嘉诚的成功有一些无法模仿的非个人因素:难得的塑料、地产以及香港经济起飞的时代大潮,李嘉诚的天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个在关键时刻能够借出钱给他的亲戚,和一个钟表大亨的名誉“无形资产”。创业不仅仅需要努力打拼和一腔热血,资本与人脉的积累至关重要。

6.什么是你人生的真正目标?就是那些你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目标。

7.如果把爱与支持你的另一半作为成功的定义,你会不会比结婚更加成功?

8.如果你有一个梦想,就要去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什么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告诉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得去努力争取。——《当幸福来敲门》

9.现代社会的三种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消费主义以品牌为噱头,以时尚为药效,恋物成瘾。性自由以人性为噱头,以性爱为药效,纵欲成瘾。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投机成瘾。

10.作者自白:我的事业就是要穷尽人生的一切可能性。

第五章 如何找打热衷一生的事业

1.尝试总是冒险的,而不尝试则是最大的冒险。

2.兴趣有三种境界:兴趣,乐趣和志趣。兴趣是让你好奇的东西,让你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兴趣被快乐强化以后,就会成为乐趣。乐趣会让你在其中获得快乐,也让你可以快乐的进入其中。志趣会让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让你觉得你可以投入一辈子。

3.还是用恋爱来打比方,恋爱有三种境界: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和白头偕老。你需要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然后才会白头偕老一个人。

4.职业也一样。年轻的时候,你应该凭着好奇尽可能多地尝试和体验一些工作,慢慢地在其中寻找到自己感到乐趣的几个,最后自己专注于投资其中一个。——注意请不要随意跳槽或者转行!且请尽量缩短从“年轻”到“最后”这个阶段的时间

5.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个之前,不要作选择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

6.尽量避免那些经常加班的工作,因为由于不停的工作,你几乎丧失了参加外部学习、了解和进入其他行业的机会。——没时间给自己做总结,生命也缺少更多的可能性

7.分享一个简单的常识,如果一个东西过于完美,那么一定是有问题。

8.我(作者自己)认识的摄影师、瑜伽教练、培训师、时装买手、设计师等相对封闭的行业,很多都是通过参加培训的方式入行。

9.不递简历也能入职的八种求职法: ①职业访谈 ②给名人写信——信里要有企业分析和行业分析 ③混论坛 ④参加培训和学习 ⑤加入俱乐部 ⑥义务工作进入 ⑦成为客户 ⑧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

10.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好品质——愿意帮助别人。

11.名人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都是一些非常孤独的人。因为他们的光环和名望,很少有人敢和他们平等的对话,也很少有人给他们真正的建议。

12.培训和学习是最轻松的把大家联合在一起的方式。

13.千万别做太完美的规划——保持开放性,给生命保留其他可能性很重要。

14.百分百的规划 除了给自己买个安心以外,毫无作用:

①世界变化太快。

②一个过于明确的目标,会让你对新出现的机会视而不见。

③请相信 the best is not yet to come!——这个有分歧,不能一直抱着观望的态度,选对了就要沉下心来跟着企业一起前进

15.亚里士多德所:“你的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就是你的职业所在”。

16.你的时间需要规划,但永远不要百分百规划它,如果那样的话,你会扼杀自己创造性的冲动。

17.人的深层价值观和天赋,是不会改变的。这会决定一个人以后大概的方向和趋势。

18.一个好的职业规划的建议:

①应该有一个20年的梦想,尽可能大一些,尽可能抽象一点。因为你知道20年是很长的时间,可以发生任何事,这个计划主要以你的梦想为主。

②给自己一个不超过10年的理想,这个计划主要以培养和发展你的核心竞争力为主。

③瞄准一个5年内能达到的目标,细分成为3年的职业计划。详细地了解你和这个职位的差距。这个计划以务必达成的执行为主,同时给自己一个Plan B。

④把你的规划保留下来,每隔一个月看一看,让自己保持进度。

⑤每隔半年停下来回顾你的计划。

⑥对新的机会和趋势永远保持警醒。

19.选择哪一种动物,不取决于动物对于当下的我有什么意义,而取决于他对于未来的我有什么价值。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取决于现在你判断的价值,而取决于在未来情况中的价值,这就叫做未来价值。

20.决定我们十年后成就的完全不是工作的起薪,而是工作的平台、发展机会或者眼界——这才是一份工作对于人的未来价值。

21.平台、资源、眼界、机会、好老板、失败的经验,这都是未来会升值的潜力生命股票,年轻的时候,即使牺牲点别的什么立即可得的利益,也要购买这些东西,它们会在未来的时间里面,增值百倍。——增值百倍这个不一定,注意正态分布曲线哦

22.如果一份工作、专业或者感情,已经确定不是你想要的,你该怎么办?最佳答案就是:用尽全力,用最快的方式放弃。

23.沉没成本其实是已经损失的成本,为了这个损失而追加成本,最后只会头破血流。——买股票要学会止损啊23333333

24.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群星。

第六章 原来我可以这样活

1.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掌控者,我们往往会因为外界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意愿。不要把你的舵,放到他人手上。

2.你不能够让你的老公不抽烟,但是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心平气和与他沟通这件事情的女人;你不能掌控股票不跌,但是却掌控自己的心情,同时学会在下一次避免风险;你不能掌控运气,但是你可以开始掌控自己识别与抓住机会的能力;你不能掌控招聘者要不要你,但是你可以成为更加被需要的人。——最优主义者,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3.你活的越久,站的越高,看的越清,你就越会意识到,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不公平。所以所有的宗教、法律都在追求公平,追求公平恰恰说明,世界是不公平的。

4.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重要。

5.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抱怨不抱怨都一样,关键是你为这个不公平做了些什么?

6.不公平是我们生命中的契机,是生命提供给我们,让自己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领导机会。

第七章 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1.恕我孤陋寡闻,没有见识,但是我真的很少看到还有其他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一样,为自己的孩子作出那么多的牺牲,同时又给他们那么多的要求。他们总是把自己缺失的东西强行附加到孩子身上,并从小教育他们,这就是幸福。

2.我们的父母很容易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把自己缺失的东西放大,强加于他们的儿女身上。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儿女占用了所有的资源,所以也应该承担他们所有的希望。当资源付出到一定程度,这样一场对儿女爱的绑架就开始布局——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计划发展,我就要伤心,就要内心压抑偷偷哭泣。我这一辈子把你养大,现在过的这么累,全都是因为你!

3.因为只有坚持做你喜欢的事情,你才会真正的幸福起来。而父母亲会慢慢发现,他们坚持的只是让你幸福的方式,如果你真的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幸福,他们也会真正的快乐。

4.所以让你父母停止质疑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快开始你的行动,然后用事实证明给他们看。

5.尊重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尝试沟通。

6.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出了问题,也许并不是因为你赚的不够多,名声不够大,而恰恰是因为你缺乏一种把物质转化为幸福的能力。

第八章 上帝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

1.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拖延症

2.死是一件始终会到来的事情,是一件无论你做什么也不会错过的事情。那又何必这么急呢?

3.心理学家统计,一个人谈到第三次恋爱,最容易结婚,谈过五次之后,恋爱的可能性直线下降——因为这群人太优秀,也有太多机会开始下一段感情,相比之下,维持感情倒成了麻烦。——部分学习PUA的人遇到了维持长期关系的困境

4.职业发展不好的人往往不是能力太少,而是因为能力太多,所以开始也太多,慢慢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切忌频繁跳槽

5.事业上面不成功,就找点其他地方的消遣,这个自古就是这样。要不干嘛说失业去西藏,失恋跑丽江呢?

6.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不妨试试看一个坏的开始吧。因为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而完美的开始,则永远都不会到来。

第九章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给残酷世界的温暖规划

1.贵的饭店不一定好吃,有钱的男人不一定适合你,名牌的衣服不一定好看,关键是不是适合你的内心,你要清晰地知道,你要什么价值。——清楚自己的需求

2.有一些人不用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也能很好地走完职业的所有阶段,在普通的职位上面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3.《蜗居》里海藻透支了自己原本和小贝应该有的幸福:那种享受奋斗的过程,享受一起慢慢成熟、越来越好的可能。

4.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缺什么,就会投射到身边人身上,他会觉得身边其他人也觉得自己缺。于是他就会不断的表达说自己其实不缺,一不小心就过了。这个结果就是,他不断表达的东西就是自己最缺乏的——你看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什么,就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就好了。

5.需要不断强调衣服是名牌的人,他的审美能力就很值得怀疑; 需要反复强调自己有房有车的男人,自信心就很有问题; 需要不断强调自己工资的人,工作成就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需要不断强调自己职务的人,工作能力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6.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我对自己说:你身边的所有人完全不了解你,他们不知道你的过去,从明天起你完全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人。但是,你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跟陌生人旅行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重新开始

7.你到底想要什么?当明天再看到这个太阳的时候,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8.亲爱的成长者,你的生命是一个奇迹,任何人带着好奇心和疑问去探索自己传奇般的生命,都会远远获得超乎期待的回答。

9.放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有时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

10.人是这样的一种动物,一方面希望自己进入群体,一方面又需要自己与众不同。

11.你可以不上班,但是你不能没有工作!更不能没有朋友圈。

12.在这三个时间段里减少工作: ①结婚前两年。 ②孩子0-3岁,14-18岁。 ③父母80岁以后。

13.结婚前两年是投资感情的最好时机,两个人需要一段时间,理清楚婚姻和恋爱的区别,明白彼此的关系,家庭脉络。总之,你需要先建立好你的二人系统,而不是着急生个孩子。

14.孩子0-3岁,是基本的性格养成的阶段。而14-18岁,则是世界观养成的时间段。前一个阶段的母亲参与,后一个阶段的父亲参与,都是孩子们性格成长的最关键时刻,需要我们从职业中抽出更多时间来,投资在家庭中。

15.其实工作和公司都没有错,如果我们能够懂得更好的规划,我们完全能够避免这样的痛苦。在你30-40岁的时候留一段时间,那是爷爷奶奶80岁以后,在你50-60岁之间留一段时间,那是你父母80岁以后。每年专门空出三五天去看看他们。

后记

1.如果你能够在时代的车轮下跑得再快一点,请一定回去,拉拉那些快要失足在车轮下面的人。

2.佛教的一个核心观念是“慈悲”,只有先“慈爱”,才能去“悲”,而所有的爱,从爱你自己开始,然后爱才会从内心溢出来,流向那些没有爱的地方,变成对世界痛入骨髓的“悲”。先好好爱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后慢慢地爱更多的人。

3.哲学家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人生观

本书提到的或推荐的其他书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怪诞心理学》
《金钱心理学》
《异类》
《幸福之路》——罗素
《生命的重建》
《小狗钱钱》

《人性的弱点》——卡耐基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
《图穷对话录》——徐小平
《不抱怨的世界》
《谁在操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