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自私的基因》

本书的主要观点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作者提出在进化中被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基因。

本书的结构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先提出基因是自然选择单位的观点,然后解释和论证基因是自私的且其自私性来自自然选择,最后提出人类的文化也可作为自然选择的一个基本单位,即好人有好报作为圆满的结束。

本书偏学术型,学术用语用了不少,比如双螺旋,核糖核苷酸,等位基因,隐性基因等等,还用了大量生物学的例子,不是那么通俗易懂。

本书的题目是很合适的,但是不知是不是翻译的原因,目录中每一章节的题目和内容介绍则较为凌乱,很多时候都不是对该章节的内容简介或者成为该章节的引子,这一点算是这本书的一个缺点。

生存和繁殖是人类的终极命题,哦不,是基因的终极命题。

以下是详细笔记:

第一章

1.《论进犯行为》、《社会契约论》、《爱与憎》这三本书都误解了进化论,他们错误的假定进化的关键在于物种或种群的利益,而不是个体或基因的利益。

2.如果你知道一个人是在什么情况下生活和发迹的,那你就能够对他的性格作出某些推断了。

3.成功的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

4.我们的基因可以驱使我们的行为自私,但我们也不必终生屈从。

5.对生存概率的影响,在表面看来,哪怕是极微小的,也能够对进化发生很大的作用。因为这种影响有大量的时间可供其发挥作用。

6.本书将阐明如何用我称之为基因的自私性这一基本法则来解释个体自私性和个体利他性。

7.阿德利的《社会契约论》中用群体选择的理论解释整个社会的秩序。

8.从发生在最低级的水平上的选择出发是解释进化论的最好方法。

9.选择的基本单位,也是自我利益的基本单位,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严格说来也不是个体,而是遗传单位基因。

第二章

1.复制基因(基因)具有的特性:长寿命、旺盛的生殖力和精确的复制能力。

第三章

1.DNA做的两件重要事情是:进行精确复制;间接的监督制造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2.后天获得的特性是不能遗传的。不论你一生获得的聪明才智有多少,绝不会有点滴由遗传途径传给你的子女。

3.孟德尔证明,遗传单位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独立微粒。基因就是这样的遗传单位。

4.个体是不稳定的,但是基因是永存的。基因之所以成为合适的自然选择基本单位,其原因在于它潜在的永恒性。

第四章

1.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于那些能同其他基因合作的基因。

2.基因像计算机程序员一样通过间接的途径来控制它们所属生存机器的行为。动物的行为,不管是自私的还是利他的,都在基因的控制之下。

第五章

1.个体作为一种自私的机器,它的程序编制就是为了完成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基因来说是最有益的任何事 情。

2.自然选择有利于那些能够控制其生存机器从而充分利用环境的基因,包括充分利用相同和不同物种的其他生存机器。

3.ESS是指进化上的稳定策略。对于个体来说,最好的策略取决于种群的大多数成员在做什么(从众行为)。偏离ESS的行为将要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

4.好的基因应该能够和它必须与之长期共同生活于一系列个体内的其余基因和谐共存,相互补充。

第六章

1.自私基因的目的就是试图在基因库中扩大自己的队伍。它采用的办法就是帮助那些它所寄居的个体编制它 们能够赖以生存下去并进行繁殖的程序。

2.一个基因有可能帮助存在于其他一些个体之内的其自身的复制品。

3.近亲选择是家族内部利他行为的起因。关系越密切,选择却强烈。

4.对于基因库而言,挽救年轻人比挽救老年人的生命所产生的影响要大。

5.同样的道理,援助一个年轻的远亲而得到的纯利益,很可能超过由于援助一个年老的近亲而得到的纯利益。

6.就利他行为的演化而言,“真正的”亲缘关系的重要性可能还不如动物对亲缘关系作出的力所能及的估计。所以父母之爱比兄弟姐妹之间的利他行为普遍且真诚得多。

第七章

1.自私基因是不能够预见未来的,也不可能把整个物种的福利放在心上。

2.野生动物几乎永远不会因衰老而死亡:远远等不到他们老死,饥饿、疾病或者捕食者都可以使它们丧生。

3.动物节制生育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它们现有子女的存活数。

4.如果那些基因促使你生育你无法抚养的子女,这样的基因会受到惩罚,在基因库中越来越少。

5.亲代个体实行计划生育,为的是使它们的出生率保持在最适度的数值上。

第八章

1.我把做母亲的当做一架生存机器看待,其程序的编制就是为了竭尽所能繁殖存在于体内的基因的拷贝。

2.亲代投资的定义是:亲代对子代个体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从而增加了该个体生存的机会,但以牺牲亲代对子代其他个体进行投资的能力为代价。

3.亲代投资有总量,这个总额包括她在一生中所能够搜集和制造的食物,她准备承担的一切风险以及她为了儿女的福利所能够耗费的一切能量与精力。

4.年龄较大的幼儿也会自动断乳。因为整个山谷母乳对可能存在于他弟妹体内的他的基因的拷贝所能带来的好处,要大于对事实上存在于他自己体内的基因所带来的好处。

5.一个幼儿从其自私行为中得到的好处可以超过它因损害到兄弟姐妹的利益而蒙受的损失的两倍有余时,亲代与子代之间便会发生真正的冲突。

6.同样的道理,对一个幼体来说,只要它从自私行为中得到的净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近亲因此受到的净损失的一半,那么这种自私行为就是合理的。

7.正式由于甜蜜的笑脸和满意的叫声总会带来好处,孩子就能够利用笑脸或叫声来操纵父母,使自己获取额外的亲代投资。

8.自然选择往往有利于那些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哄骗说谎的幼儿。

9.促使幼儿进行欺骗的基因在基因库里处于优势地位,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美德通过教育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的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第九章

1.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的数量趋于相等。费希尔证明,最适宜的性比率是1比1。

2.个体是一架其程序由他自己的自私基因所盲目编制出来的机器。

3.雄狮在到达一个狮群时,有时会残忍的杀害现存的幼狮,可能因为这些幼狮不是它们自己亲生的。

4.在某种情况下,谁首先遗弃对方谁就占便宜(避免抚养后代),不论是母亲还是父亲,这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事实。

5.自然选择有利于首先抛弃对方基因,这仅仅是因为自然选择对随后抛弃对方的基因不利而已。

6.雌性的家庭幸福策略:雌性个体对雄性个体先打量一番,试图事先发现其忠诚和眷念家庭生活的迹象;雌性个体迫使雄性个体对它们的后代进行昂贵的投资,然后再交配。——对应现代社会的先买房车再结婚?

7.雌性个体迫使雄性个体在她身上进行打量的投资,指望单单以此来阻止今后雄性个体最终抛弃她,这样做是徒劳的。

8.凡是羞怯忸怩的雌性个体占全部雌性个体的5/6,忠诚的雄性个体占全部雄性个体的5/8的种群在遗传上就是稳定的。

9.未来的配偶必须为它筑造一个巢,这种要求是雌性个体约束雄性个体的一种有效手段。

10.雌性动物的大丈夫策略:雌性动物对得不到孩子们的爸爸的帮助已不再计较,而把全部精力用于培育优质基因。

11.在雄性个体相互竞争,希望成为雌性个体心目中的大丈夫的社会里,一个做母亲的能为其基因所做的最大一件好事,就是生一个日后会成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丈夫的儿子。

12.一个雄性个体所能拥有的最可贵的特性之一,在雌性个体看来只不过是性感而已。——这个看脸的世界啊!

13.如果一只雄性动物能以某种方式证明它比其他雄性动物优越,而这种方式又无须故意使自己身负累赘,那么它无疑会以这种方式增加自己在遗传方面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14.一些雌性个体宁愿和拥有领地的雄性个体交配,另外一些宁愿和在统治集团里地位高的雄性个体交配。

15.人类的妇女采取的可能是家庭幸福策略。

16.人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而不是基因。更大的可能性是,男人多倾向于杂交,女人大多倾向于一夫一妻。

17.我们人类自己的社会有一个肯定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性的炫耀行为。生物学家疑惑的是,他观察到的社会是一个女人争夺男人而不是男人争夺女人的社会。

第十章

1.动物之所以要聚居在一起,肯定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从群居生活的交往中得到的好处多,而为之付出的代价少。

2.瞪羚的跳跃行为绝不是发给其他瞪羚的信号,其实是做给捕食者看的。——炫耀自己的年轻力壮

3.一只正常的动物的躯体之所以受到操纵,就是为了要生育后代以及抚养拥有同样基因的其他个体,以保证其基因得以生存下去。

第十一章

1.我们人类 独特的地方在于“文化”。人类文化成为了一种培育新的复制基因的基础。

2.我们不应指望生殖能带来永恒性。但如果你能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如果 你有一个精辟的见解或作了一个曲子、发明了一个火花塞、写了一首诗,所有这些都能完整无损的流传下去。即使你的基因在共有的基因库里全部分解后,这些东西扔能长久存在,永不湮灭。

3.人类可能还有一个非凡的特征——表现真诚无私的利他行为的能力

4.我们至少已经具备了精神上的力量去照顾我们的长期自私利益而不仅仅是短期自私利益。

5.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抗拒那些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类,能够反抗自私复制基因的暴政。

第十二章

1.囚徒困境直接略过不表,经济学原理和博弈论里讲的更加详细。

2.在自私基因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即使在自私的人类世界里,合作与互助同样促使社会兴旺发展,好人确实有好报。前提是在博弈重复进行下才能发生。

3.蝙蝠确实更爱帮助老朋友,而不是陌生的蝙蝠。

4.对于蝙蝠本身,血并不浓于水,她们超越亲属关系,在忠诚的朋友间形成她们长久坚实的纽带。

第十三章

1.成功的基因对胚胎有良性影响,良性影响指的是它们让胚胎有可能发育成为健康的成人,而此成人则有可能制造后代,将相同的基因传递给子孙。

本书提到的其他书籍和资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作的进化》罗伯特
《延伸的表现型》道金斯
《论进犯行为》洛伦茨
《社会契约论》阿德利
《爱与憎》
《适应与自然选择》威廉斯

BBC电视节目《地平线》

延伸观看:1993国际大专狮城辩论赛之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

来自豆瓣的书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常人直觉上觉得进化论有问题的地方,是因为人类对复杂体系才刚开始懂些皮毛,并不一定是支持复杂体系的简单机制有问题。
比如,博弈论里的动态平衡(就是电影Beautiful Mind里的那什研究的那些个东西),可能帮助进化论解释很多费解的东西。

比如为什么雌性要雄性追,即使心意已定(确实有一种鸟,母鸟会等公鸟给她搭个巢,才会投降);为什么人群里自私的人和无私的人比例是稳定的。 

2.1993国际大专狮城辩论赛(复旦vs台大)的辩题: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那次辩论复旦大学代表的人性本恶观点获胜。

论点很简单,复旦大学辩论时认为人性是本恶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

我想,道金斯也是这种观点,只不过他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论证。

博弈论中的ESS策略。作者感觉ESS概念的发明,是自达尔文以来进化理论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博弈论(Game Theory)中有一个概念,叫做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中文可以翻译为进化上的稳定策略。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在一个种群中,对于个体来讲,最好的行为策略取决于种群的大多数成员在做什么。

其实就是三个字——随大流。一种ESS一旦确立,就会稳定下来。偏离ESS的行为将要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